|
4、出卖父亲和他人的柴春泽 (回本章目录)
由于“邢十六”、“侯十三”和不曲不折的曲折等典型功成名就的启廸,来自赤峰市干部家庭的下乡知青柴春泽,以邢、侯、曲为榜样,下决心也干出一凡事业来。为此,他要争当典型。1973年8月末,在昭盟团委召开全盟有线广播大会上,他以昭乌达盟翁牛特旗玉田皋生产大队插队知青的身份,在会上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扎根农村、奋斗六十年”。这个口号,立即使他变成了一个令人注目的准典型。但“准典型”不是典型,要像邢、侯、曲那样功成名就地当个知青贵族,必须首先当上典型。机会不负有心人:终于被他等来了。1973年11月,在旗盟先后召开的知青代表会议上,他向大会公布了他父亲的来信和他的回信。两封家书公布后,引起了各级领导人的赞扬。当时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沈阳军区政委毛远新,称赞他是“扎根农村、敢于同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1974年1月5日,《人民日报》应声在头版头条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为题,对柴春泽“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革命行动,做了全面报导;中央和各级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也紧紧跟上;各地知青和应届毕业生,也纷纷前来他插队的地点参观学习。一时间,柴春泽成了坚决听毛主席的话、坚持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扎根农村、建设农村、“接受贫下中再教育”、为“消灭三个差别”做贡献的典型。争当典型成功后,他获得了党组织上的回报。1973年21岁的他,当年入了党,年底荣任玉田皋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玉田皋公社党委副书记。这样,1971年来玉田皋“扎根”的他,不到两年,便圆满地完成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任务,成功地转变成了一个贫下中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1975年9月的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同邢燕子一起,成了全国闻名的12名知青典型之一。
他公布的家书怎会有如此大的魔力?三十多年后,他写道:“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人不理解我,觉得我有毛病,连父亲都能出卖。人要走自己的路,让历史来证明这个做法是对是错。”原来,信中涉及了他出卖父亲的问题。
柴春泽并不认为他有出卖行为,他要“让历史来证明”他没有出卖。历史能证明吗?
话得从头说起。就在他高呼“扎根农村六十年”后,8月31日,便收到了父亲给他的一封来信。父亲来信要他回赤锋,告诉他现在有一个招工的机会,一定不要错过。父亲写道:“春泽,盟里有招工的机会,我已经和盟煤炭局、劳动局都说好了,这次你必须听我的意见。”机灵的柴春泽终于发现机会来了。他知道,“扎根农村六十年”的口号虽然响亮,但是空对空,不够真诚。父亲的来信,给他提供了表达“真诚”的可能。他要在对党、对毛主席“真诚”上下功夫:批判父亲走后门的行为,与父亲的传统观念决裂,就是对党、对毛主席的“真诚”。于是,他彻夜不眠,煞费苦心地给父亲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与父亲传统观念决裂和扎根农村六十年决心的“真诚”。
他给父亲柴文的回信长达一千六百多字,现笔者摘要如下:
爸爸,看完您这封信后,我心情不平静的程度简直无法形容。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特别是最近学习吴献忠同志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以来,我脑子里所想到的是如何为共产主义在农村广阔天地奋斗终生的问题。
我最近发下誓言:向前看──共产主义金光闪。途无限,扎根农村争取奋斗六十年!立大志,誓为全球红遍决裂旧观念。
爸爸,我个人理解毛主席讲的“认识自己的利益”,正是指有利于消灭三大差别,消灭私有制,决裂旧观念这一个根本利益。咱们家出身是贫下中农,咱们都是共产党员,我们的根本利益就是消灭私有制,决裂旧观念,而一切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只顾个人利益的思想,都是建筑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存在决定意识,正是如此。《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爸爸,我现在百分之百地需要你对我进行扎根教育,我不同意你这拔根教育。
我想,爸爸你做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干部,是不会生气的,因为我们党章上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条。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请爸爸在百忙中一定回信。
因“信”当了“反面教员”的柴文,在一片赞扬儿子的声浪中,很快从儿子的出卖中“清醒”了过来,摇身做了180度的大转弯,不仅去信向儿子做了自我批评,表示支持儿子扎根农村的决心,还在报刊上撰文支持儿子扎根、支持知青工作。在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下,父子俩在自我炒作中,一唱一和,把有声有色的出卖“双簧”,表演成了活龙活现的效忠“二人转”。
柴氏父子的“二人转”表演,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73年21岁的柴春泽,不仅入了党,年底还荣任玉田皋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高升为玉田皋公社党委副书记。为了扶植典型柴春泽,让典型更上一层楼,1975年,辽宁省特批40万元工程款,打造白玉引水渡槽工程。渡槽竣工后,玉田皋乡近三万亩旱田变成了水田。农民们吃上了大米,自然感谢柴春泽的“恩泽”。
柴春泽从出卖到效忠的表演,受到了党组织的褒扬和重奖;但在对他人的出卖中,他却扮演了鹰犬的脚色。
在他的辉煌时期,有人因写信对他表示不满而当上了他的“反面教员”,其中张静、汤明大两人尤为突出。由于张、汤不愿像柴父那样配合他表演效忠“二人转”,使他的出卖癖进一步发酵,决心踩着张、汤进一步效忠而高升。
张静是武汉市39中75届高中毕业生。下乡插队后,她觉得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远比想象复杂得多。1976年3月,她写信列出理想、前途等六大问题,向柴春泽请教。她在信中说:“我是一个下放还不到5个月的知识青年……政治上还能要求进步,和同学们也常谈远大理想,但实际行动上却对不上号,共产主义的实现离我们太远了……你的事迹我比较了解,你讲讲你的想法,其实我没有扎根思想……看到的矛盾倒不少,阶级斗争还没见过,不知哪些是阶级斗争……”这些真情实言,反映了广大知青面对现实与理想、理论与实践的冲突,以及他们无所适从的困惑。柴春泽给她回了7封信,封封豪言壮语,篇篇阶级斗争,句句上纲上线,将张静列出的问题与“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资产阶级法权”和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加以批判。在党组织的支持下,他将他和张静的信做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重磅炸弹,在《辽宁日报》、《湖北日报》上发表,继而又在《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报纸上刊出,从而引发了“扎根,还是拔根”的大讨论。在“大讨论”中,张静因受到批判、恐吓而病倒。三十多年后,尽管人们得知,柴春泽在农村“扎根”几年后已回到了城市,但张静却被批得不知去向。
还有一封来自湖北省通城县平山学校的信,写信人是该校教师汤明大。汤在信中说:“你每天过闹市,进华堂,一举成名天下知,你是一只带领知识青年走向屠场的头羊,请你立刻悬崖勒马!”这封信被柴春泽视为阶级斗争的新动向,阶级敌人自动跳出来攻击上山下乡运动。于是,他把这封信通过辽宁省委转交给了湖北省委。结果,汤明大被投进监狱。
最使柴春泽恼怒的是一封匿名信:“你的扎根思想害苦了我们,全国的知识青年都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这样下去会断子绝孙,你们这些知青典型代表不了全国青年!”值得庆幸的是,直到“四人帮”被粉碎、柴春泽被投进监狱,公安部门也没有破案,匿名者算逃过了一劫。
历史能证明他出卖过父亲、出卖过别人吗?翻过中共政治词典的人都知道,“出卖”是中共专为叛徒设置的词汇;而为了维护党的利益、执行党的政策,对异己人士或亲友的出卖,则叫做“检举”和“揭发”,是对党忠诚和阶级觉悟高的表现。在司法实践中,“认同亲情”和“大义灭亲”的道德价值,尚难界定,有颇多争议。中共利用争议大做文章,他们根据人们政治立场、态度的不同,创造了“出卖”和“检举”、“揭发”词汇的不同用途。在“政治挂帅”或“党妈妈”的环境里,柴春泽出卖父亲就是与“传统观念决裂”,出卖他人就是对党忠诚的表现。因此,在这种政治环境里,柴春泽敢于恬不知耻地横刀立马叫阵:“让历史来证明这个做法是对是错(吧)。”
令柴春泽遗憾的是,由于他与“四人帮”有染,也没有像侯隽那样反戈一击,失去了当知青贵族的资格。1978年4月他被捕,1979年12月出狱后,才恢复了党籍。1980年10月,他抛弃了“扎根农村六十年”一文不值的谎言,结束了在玉田皋大队的近十年“扎根”生涯,无愧无悔地回到了下乡“扎根”的出发地赤峰市。1985年在市“电大”上班,后当上了一名助理研究员。
曲线发展的曲折,使柴春泽对曾经的辉煌情有独钟,因而也是一名无悔者。2004年,他建立了柴春泽知青网站。他同著名知青典型邢燕子、侯隽等既得利益者一起,在为早已失败了的上山下乡运动鼓噪的同时,为造成众多知青苦难的主事人周恩来树碑立传。他们著书立说,把周恩来对少数知青典型人物的提携,偷换成对两千万知青的关怀,继续从事当局已无法再从事的愚弄,散布当局已无法再散布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