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草根评说:文革—毛泽东(第22章12毛泽东颂扬秦始皇)

已有 504 次阅读2015-8-28 15:28 |个人分类:文革

  Ⅱ、毛泽东颂扬秦始皇   

  毛泽东业已认定,秦始皇思想与马列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相融相通。因此,他在狠批主张实行仁政的孔子的同时,多次明言要替杀人如麻、生灵涂炭的暴君秦始皇翻案,赞扬暴虐有理,显现他为当现代秦始皇的狂想已经歇斯底里化。据报导:

  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有人指责毛泽东是“秦始皇”,毛对答说:“你骂我们是秦始皇,不对,我们超过秦始皇一百倍。

  1958年8月19日,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规定用“马克思要与秦始皇结合起来”的铁纪律,去领导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在近臣、亲信和一些会议上,毛泽东曾多次毫不掩饰地褒秦贬孔,厚法薄儒。他说:

  “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孔孟是唯心主义,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
    “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

  在毛泽东看来,孔子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只说空话”的“男盗女娼”者,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主张法治”和中央“集权制”的伟大政治家,因此,他要当“马克思与秦始皇结合起来”的“超过秦始皇一百倍”的现代秦始皇。作为捭阖纵横的政治家,毛十分清楚,要把暴君说成明君,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是个制造舆论的能手,在批林批孔中,他找到了几条为秦始皇评功摆好的理由,借以说服、教育中国人。 

  毛泽东为秦始皇评功摆好理由之一是: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伟大政治家。 

  可惜这条理由缺乏根据,如果有根据,也是真假和。没有人否认,是秦始皇用武力结束了战国争雄局面,统一了中国;但不是“第一个”。在秦之前,统一中国的是周王,甚至可向上推之商、夏。周成王和周公旦,将统一的中国分封了800多个诸候国。又据史书记载:约公元前900年,西周孝王封秦始皇的祖先养马能手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大周的分封制很像今日欧洲。不同的是,800多个小“国”都尊奉一个中央政府——周王,而且持续了842年。尽管其间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割据局面,但尊奉周王为中央未变。那时“度量衡”虽未统一,但文字、语言基本相同,否则历史上不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也不会有“连横”、“合纵”等说客政治家的活动舞台,更不会有孔子周游列国的文明史实。

  毛泽东赞扬秦大一统的目的,不过是要人们赞扬他是现代中国大一统的“伟大政治家”而已。善于紧跟“伟大领袖”的精英们,数十年如一日地撰文说毛是统一中国的英雄,是洗雪百年被列强侵略羞耻的功臣,甚至说他“功劳盖世”。然而,查一查现代史,精英们的说辞同毛说秦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功臣一样,不是缺乏根据,便是真假搀和的谎言。中国人并不都是芸芸蠢生。他们不会忘记,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古国,即是在近代满清少数民族统治时期,中国也是由儒释道文明凝聚在一起的大一统国家。辛亥革命后,中国虽历经了十多年的军阀混战和八年抗战,国力衰微,但除被苏军武力占领后强行“独立”的外蒙古外,中国仍是一个大而统一的国家。儒释道文明的凝聚力在于,即是在国力衰微的清末混乱、辛亥后军阀混战年代和八年抗战时期,没有出现分裂,也没有出现过今日危及统一的活耀非常的藏独、疆独、台独势力。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领导下的中国,一洗百年耻辱,同英、苏、美、法并列站在一起,成了世界五大强国之一,理所当然地成了联合国安理会具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之一。毛泽东的共产党中国,不过是继承了国民党中国的遗产而已,而继承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则是在共产党中国成立二十二年之后的1971年10月25日。如果说毛有什么“功劳”的话,就是他击败了专制、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一个更加专制、更加腐败的共产党政权,达到了改朝换代的目的。看一看半个世纪以来大陆与台湾的巨大差距,看一看“殖民地”香港和澳门的发展和繁荣,上层精英们对毛泽东“功劳盖世”的歌颂,是多么可笑,又是多么可鄙!

  毛泽东为秦始皇评功摆好第二个理由是:秦始皇实行君主集权的郡县体制。

  封建制与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里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都有其优势和弊端,有时并行而不悖。 

  在周代,以封建制为主,即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实行中央、地方分权的政治体制。那时的分封制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的诸侯不仅拥有封地,王位还可以世袭。周的中央与诸侯国的上下级关系,是以“礼乐”和自我约束来维系的。但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当“礼崩乐坏”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各诸侯国,便会发展成为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割据势力,使国家处于分裂之中。春秋和战国的出现,应当看做是封建制的悲剧。但如果当时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这种大周一统、诸侯国自治的共存政治局面,在继往开来中发展到现代,今日中国,也许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完全统一的和各省、市、县高度自治的大中华联邦共和国。当然,历史不能假设。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采纳法家李斯的意见,取消封建制,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由于各郡县长官都有秦始皇亲自任命,而且只有年俸,没有封地,最大限度地强化了君主权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割据和分裂势力的形成。但郡县制不仅缺乏竞争活力,禁锢各地的发展,而且它既不能消除割据,也不能防止分裂,秦始皇政权只存在了十五年便被推翻,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2 21:34

返回顶部